巴以协议开始实施道路仍然多艰
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陈克勤
今年10月克林顿把以巴首脑请到美国怀伊庄园,经过9天封闭会谈,10月23日达成协议,以色列开始实施约旦河西岸第二阶段撤军,以巴和谈停滞20个月后终于取得重大突破,破冰启航。 巴以冲突数十年,4次大战和惨重损失终于使双方明白,谁也不可能把对方赶进大海,和平共处是两个民族在同一块土地上生存的唯一选择。 1993年以巴在奥斯陆经过多轮秘密会谈后达成一项协议,即著名的《奥斯陆协议》。这是有史以来以巴达成的第一个协议,表明政治解决以阿争端已成为双方的战略选择。1995年底拉宾总理遇刺身亡,次年利库德集团在大选中获胜上台执政,从而使第二阶段撤军进程搁浅。 巴目前控制着加沙和3%的西岸A区共500多平方公里、双方共管的B区24%约1300平方公里。第二阶段撤军后,巴将控制40%西岸即2200平方公里(A区18.2%,B区21.8%)。《怀伊庄园协议》分3期实施,它包括:以色列释放750名巴囚犯;开放加沙和西岸2条公路、加沙机场、建港口、工业区等;每期撤军都伴随巴修改宪法、打击恐怖组织、收缴武器、减少警察编制等先决条件。协议是脆弱的,稍有风吹草动,以就趁机冻结协议。双方除就具体撤军和安全安排达成协议外,还同意在此协议得到批准后开始最后阶段谈判。由此看来,此协议有承上启下的作用,但和谈剩下的问题越来越敏感。以扬言第三阶段撤军至多1%,巴则坚持按《奥斯陆协议》应收回90%西岸,并于明年5月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。以色列宣称耶路撒冷是其不可分割的永恒首都。以巴关于最终地位、难民、水源等谈判等都将更为棘手。 中东几十年战争恩怨,和谈坎坷。但和平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,它依然将披荆斩棘前进。